當革命的曙光照到窮鄉(xiāng)僻壤,經歷的重大事件、重要人物都被編成民歌記敘下來,這些民歌似戰(zhàn)時快報傳播著訊息,通俗易懂,很快就將勞苦大眾吸引到革命的洪流之中,積壓的情感如火山迸發(fā),烈火燃燒整個三晉,成為革命圣地。
民歌伴隨著革命,開先聲、造輿論,一個民歌的編創(chuàng)用不了幾天就傳遍四面八方,家喻戶曉。在忻州采風,大量優(yōu)秀民歌被輯錄,民歌也在與藝術家的相遇中汲取更多營養(yǎng),大量新民歌的誕生,滋長孕育出一個火熱、奮進的忻州。民歌里充滿英雄氣概,民歌凝心聚力,鼓舞推進時代發(fā)展。
新中國成立后,忻州民歌更在藝術殿堂大放光彩。民歌三言兩語就能把往事栩栩再現(xiàn),聽著忻州民歌,就聽見了滄桑變遷的歷史,聽見了生存環(huán)境下人們與大自然的頑強抗爭,聽見了黃土地如何熱氣騰騰地升騰起希望。民歌呈現(xiàn)歷史,也生動地展現(xiàn)了忻州風情、忻州性格。民歌里包羅萬象,有山野之趣、家長里短,更有愛情為貧瘠土地添上的一筆濃艷的亮色。好事可以入歌、壞事可以入歌、喜事喪事可入歌、尊崇禮教可入歌……忻州把民歌藝術的創(chuàng)造力發(fā)揮到了極致,打夯時還有歌聲增加勞動的趣味。河曲民歌《打藍調》就是從藍草中提取藍色顏料的過程,《打藍調》是工人們打藍唱的勞動號子。
從堯天舜日時傳錄的《擊壤歌》《南風歌》,到《詩經》中的《魏風》《唐風》,到廣為傳唱的《走西口》《桃花紅杏花白》等,本土民歌歷史源遠流長?!栋荽竽辍贰稈旒t燈》《五哥放羊》《菜園小曲》《三天路程兩天到》等等,一首首經典回味無限記憶。
忻州民歌演唱的隨意性往往讓人驚訝,歌者以自身嗓音為基礎,可以任意發(fā)揮,即興創(chuàng)作歌詞,不拘形式、不限內容,虛詞、疊詞的使用與歌者所處的環(huán)境密切相關,這樣的隨意卻產生出充滿生命力的民歌。那疊詞的應用讓人眼花繚亂,親圪蛋、酸溜溜、毛腿腿、的朗朗、各丹丹、忒也也……朗朗上口,不僅渲染氣氛,在不同語境下,各有其意表達。
忻州民歌歌唱生活歌唱愛情,民歌中的愛情,直率、單純、大膽。民歌是用方言唱的,土得掉渣的方言是古詞匯的孑遺,折射著華夏文明軌跡,是破解中華文化基因之鑰匙。如今方言正在漸漸消失,離開方言就無法更好地了解現(xiàn)代漢語的淵源、演變,無法體味中華文化的多姿多彩。民歌很好地保留了方言,展示了黃土地獨有的魅力。忻州百姓用歌喉展示著豪放粗獷又樸實婉約的真性情,訴說著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與向往。(文圖:米廣弘 文化學者)
來源:忻州文化傳媒